跳至主要內容

澎湖行(3-1)可以玩一天的西嶼

拍到頭髮的后螺沙灘
明明只有三天的行程,我寫了好久。澎湖的主要景點除了水上活動的吉貝、漁港、七美外,多數都在西嶼,所以即使西嶼已玩過一次,這次還是把所有的行程都排在西嶼,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偉展在澎湖當兵時,有很多的時間都在這裡。
六點多的時候,我被日出的陽光曬醒,真的是曬醒的,迷迷糊糊的站在三樓窗台邊,看了三分鐘的日出雲彩後又倒頭大睡,中間也有起來想辦法讓日光不那麼刺眼,事實證明,日夜顛倒的台北人,是無法享受美好的日光的。睡到八點半,我們先起床梳洗,之後就到樓下餐廳用早餐,餐廳裡掛滿了娘子的畫作,而她正在細心的教住宿的房客在澎湖要玩些什麼、在西嶼要吃些什麼、到哪裡吃、點菜時要注意哪些細節...十分的仔細,而且非常的溫柔,之後也幫這位房客辦理搭船出遊的事,也會提醒保險的一些相關事項,聽起來就是很細心啊!


早餐有自助式咖啡和茶、烤厚片,桌上的餐盤裡還有一盤水果,偉展知道我早餐的份量總是吃的多,所以先烤了兩片厚片土司給我,當我吃的津津有味時,主餐出現了,是一鍋海鮮麵線!真是非常豐盛的早餐。快用完早餐時,住在二樓的房客的其中一位也下樓了,我們很不好意思的和她打了聲招呼。我在餐廳多留了一下,把海鮮湯喝完,偉展把錢包留給我先回房整理行李並提醒我,離開餐廳前要先把錢付清。
這算是意外的小插曲,在吃早餐時,我們聽到有人在未付清住宿費用就離開了,這實在是很差勁的行為,也體諒人家經營民宿是很辛苦的,但我和偉展是覺得,也許是要趕飛機所以匆忙離開,之後會再以匯款的方式把錢付清。
回到房間後,我開始整理行李,邊整理行李,還真是離不開這間舒服的房間,還有窗外美好的海景。離退房前大概還有一個小時,我又拿起那本留言本,最後不專心的寫了簡短的留言,畢竟,如果我想對民宿的主人說些什麼,我會選擇再寄張卡片和照片回去謝謝他們。
退房前我們把行李先寄放在23.5蔚藍,然後就騎車開始今天的行程,出發前,我們又和娘子確認西嶼有哪些地方可以玩和用餐,而她也不厭其煩的拿著地圖再跟我們解說一次。我在一旁換底片,每次裝底片時總會出現一些困難,讓我覺得自己有嚴重肢障,娘子順手三兩下就幫我把底片裝好了,我高興的找她合照,她選在她的作品前合照,可惜Rainbow V沒有閃光燈,不然就可以在室內拍了,所以還是拿著我的S80拍,同時也比較不會有拍不出來的情況出現。
我們十一點離開23.5蔚藍,一路的行程為:鯨魚洞→二崁傳統聚落、二崁陳家古厝→內垵→外垵休息→西嶼燈塔→某個沙灘→吃冰淇淋休息→漁翁島小吃店用餐→白沙(通梁古榕)→跨海大橋→23.5蔚藍→機場。
在2005年到澎湖時,因為天氣不佳,所以每件事物看起來都灰濛濛的,今年到了澎湖,除了用晴空萬里和炎熱兩個詞來形容外,還有一片的藍,天空是藍的、海水也是藍的,放眼望去沒有大型遮蔽物擋住視線,心情都會變好。
◎鯨魚洞→二崁傳統聚落、二崁陳家古厝
這都是上次玩的景點,但也因為海棠颱風而玩得不盡興,也跑錯地方,今年偉展特別做了功課。鯨魚洞外有個漁港,偉展看到藍綠色漸層的海水和閃著金色光芒的細沙,他又衝動的跑下去了,我拿著相機在岸上拍照,拍下這片讓我難忘的景色。
鯨魚洞外的沙灘
陳家古厝是上次要去卻跑錯地方的景點,這次我們在二崁聚落外停車後再步行進去。偉展看我手忙腳亂的一邊撐傘一邊拍照,便買了頂草帽給我,因為天氣熱,所以也買了一瓶風茹茶一起喝,喝完後,我們覺得還是七美的阿媽煮的風茹茶比較純。
走著走著,我聞到熟悉的艾草香,原來是有人在製做傳統香塔。我們進去這間製作香塔的小舖,看到裡面還有以前的藥包和二崁學堂的讀本,同時,也聽見有個節目的製作人在和包裝香塔的大姐談節目拍攝的事,才知道原來之前曾經有個節目,好像是因為某個主持人不喜歡牆上的字,工作人員就擅自把字給塗掉了,然而那些字可是有意義的啊!如果仔細讀,就知道那些都是已經沒人會記得旳打油詩,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很無言。
接著,我們到了陳家古厝,付了三十元的門票費用後,我蹲在路邊拍貓咪,這隻貓咪也很有趣,像是帶路貓一樣,一路把我們帶進門。
二崁聚落童玩館
◎內垵、外垵
回來後看照片,我一直想不出來哪裡是哪裡。偉展先是帶我去了一個沙灘,他說他當兵時最喜歡到這裡看海,然後跟我說他當兵時的事,我一路聽他說這些回憶,一邊按著快門,當時沒有車,也沒什麼突然會出現的電線桿什麼的,天空藍的和大海都快分不出界線,偶爾會有飛機雲出現,天氣熱到不行,但整個手就是知道要趕快按快門!
我想這裡外垵吧!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台灣成立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的重要性

我在2018年6月7日去聽 PChome 的詹宏志董事長的 演講 ,他在演講中提到過去PChome被 DDoS 攻擊的事件。當他知道公司網站受到攻擊時,他不知道該向誰通報,只好藉由他的人脈網來尋求協助,當然也取得協助,並在他的考量下,儘量降低對公司聲譽、消費者權利的風險。 台灣發生過的真實案例 當我聽到這個經驗後,心中一直有個疑問:「當大企業遇到 DDoS 時,有內部資安管理人員全力處理。但若中小企業遇到 DDoS 時,除多功能的資訊服務團隊外,又該如何應對?」  2007年的博客來網站因為金馬影展的售票資料庫因為人為疏失,造成大量個資外洩,但因為當時的《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即現在的個資法)還不是很完善,所以對當時的博客來而言並未有很嚴重的懲罰。 之後隨著網路愈來愈普及,網站因遭受攻擊造成資料外洩的事情愈來愈多,從會員資料庫外洩到癱瘓公司系統甚至導致醫療系統或網站癱瘓。,大家也開始藉由網路媒體教學,當自己的資料外洩,或是私密影像被惡意傳播時,就會先去警局報警備案。 在台灣,因為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權責範圍不同,在沒有成立數位發展部(數位部)前,網路商店發生資料外洩時,可能會先找經濟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成立數位發展部後,就把所有責任給數位發展部。讓我很感慨的是2023年的 醫指付個資外洩事件 ,就看著衛福部、經濟部、數位部、金管會四個部會互踢皮球,都不認為自己是應該負責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最後由金管會處理。 歐盟GDPR實施後對全球企業的影響 台灣的人權團體長久以來不斷倡議台灣需要獨立的個人資料保護機構,這件事我一直都沒忘,甚至是在討論 《數位中介服務法》 草案時,這部法的草案已經將個人資料保護機構應做的事已規劃至其中。可惜的是因為政治操作,這部法案就被遺忘了。 我在 2022 年開始蒐集全球個資保護與隱私保護的案件及觀察全球人工智慧、個人資料法規發展,我觀察到,台灣與收集的案例的最大不同處在於,與其他國家比較,台灣沒有獨立的個人資料保護單位,自然當其他國家在談資料跨境傳輸協議、人工智慧發展政策與規劃時,台灣沒有對等的單位可以參與討論,也許數位部同時身兼這樣的角色,但就不是前段所提到的「獨立」的權責機關。 歐盟的GDPR自 2018 年 5 月開始實施後,許多國家開始思考擁有資料保護及所有權的重要性而紛紛立法外,GDPR也對全球企業造成很...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注意心理健康,善用心理諮商資源

在很久以前,我粗略畫過幾張統計圖表丟在社群平台上,不過,也許是時候寫一篇文章來說這些資源的重要性。 台灣衛生福利部(衛福部)自2024年開始提供一個很棒的資源:「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我直接引用頁面中的內容,即自 2024年8月1日起,衛福部擴大補助3億3,600萬,提供15歲到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青壯世代,可以補助 3次的諮商費用 。有興者可以閱讀 相關頁面 內容。這對青壯世代是非常棒的一件事,這個世代的人會被網路上的影音文字迷惑,感到茫然,卻找不到出口,社群網站上日益增加的負面情緒、工作與家庭帶來的壓力、空白的社交生活、有些人會利用其他線上工具抒緩心理壓力,坊間也有愈來愈多的身心治療診所或是心理諮商中心,在衛福部的 專案頁面 、 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上也有列出合作的機構,可以增加信任感。各種工具、方式都好,但不要落入詐騙集團或是奇怪的宗教團體就好。 了解台灣的自殺死亡狀況 這段是我後來才補上的。本想跳過這一段,但我發現,這個部份很重要。 我在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找到「 自殺死亡及自殺通報統計 」資料,於是我統計2019年到2023年全台灣因自殺而死亡的人數並製成圖: 2019年至2023年不同年齡分層自殺死亡人數統計(單位:人) 自第上圖可以知道,在這 5 年裡,45 至 64 歲的死亡人數都是最多的。於是我也好奇的去找了不同性別在這區間因自殺而死亡的人數: 2019年至2023年男性年齡分層自殺死亡人數(單位:人) 2019年至2023年女性年齡分層自殺死亡人數(單位:人) 很遺憾的是,在14歲以下都有自殺死亡的孩子,不論性別都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在這 5 年中,不論男女,在 2019 年的 45 至 64 歲都是自殺死亡人數最高的,男性是 970人,女性是 513人,2019年是新冠疫情開始之初,那一年有許多人可能面臨失業或因隔離而心理壓力或情緒失衡選擇自殺,我沒有再去找更進一步的資料。自不同性別因自殺而死亡的人數性別統計來看,除了 14歲以下的死亡的孩子外,男性自殺死亡的人數是女性死亡人數的近 2 倍。 粗略了解台灣人使用抗憂鬱藥物的狀況 由於衛福部的「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專案的補助對象是 15 至 45 歲,於是我好奇為什麼 46 歲以上的對象不在補助範圍裡?是不需要還是 46 歲以上的人有能力負擔諮商費用?先不想那麼多,...